《黃帝內經》認為,脾主運化,統血。脾胃虛弱的人則氣血生化不足,往往會體弱多病、衰老加速。所以調理好脾胃可以預防各種疾病的滋生。
脾胃虛弱會引起多種證型,辯證調理才會事半功倍。
脾胃虛,五臟六腑功能皆弱
脾胃,作為身體的倉廩之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脾胃虛,則五臟六腑皆弱?!饵S帝內經》有云:“食氣入胃,散精與肝,淫氣于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部,五經并行?!比梭w攝入的水谷精微經脾胃運化,從而滿足五臟六腑營養所需,使得五臟六得養,人體清濁、升降、營氣、氣機有序,從而達到濡養全身的作用。
脾胃無力------心神不寧
《黃帝內經》有云:“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毙呐K是臟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它的地位最高,功能巨大。就是這樣一個統領全身的器官,也要以脾胃為后盾,若沒有良好的脾胃功能作保障,心臟也就沒有辦法在機體的中央機構運籌帷幄。心主血脈,人體氣血的全身的運行,皆依賴于心氣的推動。而脾主統血攝血協助心臟完成學業殺完全身運行。這也就是中醫常說的“脾為心之子”。可見脾對于心是有所取但又能回報于心。
心主神明 心與胃之間也關系密切?!拔覆缓蛣t臥不安”,一個人如果胃不適,就很難睡安穩,神明的不到靜養,又怎么會有精神?很多人晚上睡不好,就選擇吃一些鎮靜藥、安神藥,這些做法,實際上都是不對的。對于胃不舒適而導致的失眠的患者,要解決根本問題,還得從調理脾胃下手。脾胃運化自如,心神自然而安,入睡就不再是難事。
脾胃不暢-------肝氣不舒
《黃帝內經》稱肝為“將軍之官,主疏泄”,因為將軍需要多方謀慮,同樣需要氣血的滋養,氣血不足,則易出現肝郁氣滯。
在中醫看來,肝脾五行相克,因為脾屬土,肝屬木,木克土。當一個人肝氣不舒時,脾胃功能就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肝郁氣滯影響了脾胃氣機的升降出入。而脾胃虛弱,氣血的生化就會受到影響,肝氣就會更加不順暢。
現代生活中,由于生活節奏緊張,生活壓力大,思慮過多,很多人常?;亟^的四肢無力、食欲不振,很可能就是因為肝氣不舒印象到了脾胃功能造成的。這時,就需要疏肝理氣,使脾胃的養,消除不適癥狀。
脾氣弱-----肺氣不足
感冒咳嗽,很多人認為僅僅是由于非得問題,實則不然。中醫認為“脾為肺之母”。由于脾肺的密切關系,脾五行屬土,肺五行屬金,土生。,所以,脾胃出現問題時,脾土不能生養肺金,就會出現肺氣不足,皮毛不固,導致機體容易手外協入侵而引發感冒咳嗦等。
這主要與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為肺提供營養及脾胃升降是臟腑氣機升降的樞紐,其功能影響肺氣的宣發速降有關。所以想要避免感冒,調理衛氣,首要任務還是補益脾氣。
脾胃虛------腎則虛
腎為先天之本,脾胃后天之本。腎藏精,脾所運化輸布的水谷精微,恰恰是腎所需要藏的精。如果脾胃虛弱了,它們所產生的后天之精微必定不足,這時,腎便會因為精氣不足而腎虛。所以要想腎不虛,就得要有強健的脾胃來做保障。
脾有不適------------六臟皆虛
膽被喻為“中清之腑”,因為膽汁可以調節和協助脾胃的消化功能。而與此同時,膽決斷,其決斷之機取決于氣血的充足與否,如果脾胃虛弱,那么氣血的生成及運化就會不正常,這也就直接影響膽的決斷功能。
小腸作為胃部的受盛化物之所,它直接與脾胃相關。脾胃吸收不足,則小腸泌別清濁的功能就要失利,這時會出現大便溏泄,小便短少等問題。中醫在病人發生腹痛,腹瀉等癥的時候,往往要調理脾胃,就是這個原因。
大腸與膀胱則與脾胃的間接運化過程有關。當小腸將糟粕傳于大腸,這位“傳到之官”便負責將其傳出體外,而這些都有賴與脾胃氣機的升降調節。如果大腸傳導有誤,令人產生便秘、腸鳴甚至是下痢膿血等癥,必定是脾胃的升降氣機失和。如果產生小便不利,尿頻尿急等癥,則與脾胃運化水濕不利有關。
三焦作為元氣直通道,當然也有賴與氣血濡養。與此同時,三焦還主水液通行,這就更離不開脾胃對水液的運化調節了。
至此,我們也就明白了中醫常講的那句話“百病皆由脾有衰而生”,從中,我們也更加能理解“治脾胃即可安五臟”的道理。脾胃雖然只是身體器官之一,但其關系重大,我們想要明明白白養生,想要健健康康生活,就一定要先調理、呵護好脾胃。
如想了解更多關于脾胃功能與養生的關系,敬請關注百歲生物活性物質研究院,養生小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