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招損,謙受益”——小滿小滿終得圓滿
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處于農歷四月中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小滿的定義是指“物致于此小得盈滿”。運用到農業上,就是指夏收作物籽粒漸漸充盈飽滿。萬物將熟未熟,孕育著豐收的希望。有農諺:“小滿小滿,麥粒漸滿”和“小滿小滿,還得半月二十天”。因為小滿之后的節氣是芒種,芒種是夏收夏種的節點。
其實在傳統文化中,小滿才是“母親節”。因為“麥到小滿日夜黃”,民間有“麥黃黃,去看娘”的習俗。尤其是出嫁后的姑娘,都會在這幾天去娘家看望。夏收夏種的農忙時節即將到來,在此之前的小滿時節去娘家探望,目的是了解莊稼收割時間,以便調節開時間到時候及時幫助娘家。
從今天開始,地上升起的陽氣已充滿地面,全年“最接地氣”的15天就此到來。古時人們要在這一天吃苦菜、踩水車、祭蠶神,都是為了預備農事,祈禱豐收。麥子日益成熟,等待成熟的過程,總是充滿希望,令人期待。 在二十四節氣中,會發現沒有與“小滿”對應的“大滿”。《尚書》有云:“滿招損,謙受益”。俗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說明凡事都需要有個度,凡事七分滿。 梁代醫學家陶弘景在《養生延年錄》中也指出:“所食愈少,心愈開,年愈壽;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焉。” 正如老子所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話說未滿留余地,點到為止是藝術。面對自己可以做到或有理的事,不要把話說太滿,這是給自己留余地,也是一種智慧。 飯吃八分飽,留有縫隙,讓自己遠離疾病; 說話留三分,留有余地,讓自己更加從容; 做事七分止,留有退路,讓自己多份空間。 如此,唯有懂得守好嘴,放寬心,松開手,給世界留點縫隙,人生張弛有度,可進可退,正是小得盈滿,滿而不溢。事事有度,必有所益。留余地,是留給別人,也是留給自己。世事紛雜,輸贏難料,不把事做絕,路才能越走越寬,亦能擁有轉身的從容。事物發展到極致,便會朝相反的方向走去,可謂“物忌全勝,事忌全關,人忌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