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裕冠集團初建于1987年8月,是深圳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第一批民營企業,凈資產逾30億元,年產值逾40億元,以特色產業文旅小鎮及科技產業園區投資開發、景區文旅創新投資及運營服務增值、藝術奢侈品博覽旅游及精品公寓綜合體開發、草本植物產業基地發展及生物技術研發生產銷售、一帶一路國際商務合作及城鄉生活垃圾無公害零排放環保工程、進出口貿易及創新金融服務提供的綜合企業集團。
中裕冠集團是廣東省企業文化建設綜合競爭力100強、深圳市企業文化建設綜合競爭力50強、深圳市龍華區文化創意10強;深圳市500強企業(排名第146名)、企業征信AA+,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集團七五規劃確定了“大文旅、大健康、大金融”戰略。
進入新時代,為適應經濟發展對各類專業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中裕冠集團又制訂了產業教育發展戰略,成立了集團產業教育部,董事局安排本人分管,聘請了多名專家積極開展與高校合作,共同培養企業需要的技能人才。
進軍產業教育領域,其產業教育方向為;一,合作創建中裕冠海洋工程產業學院;二,合作創建中裕冠郵輪游艇產業學院;三,合作創建中裕冠飛行產業學院;四,合作創建中裕冠玉雕珠寶學院;五,合作創建中裕冠康養護理學院;六,合作創建中裕冠科技金融產業學院;七,合作創建暨南大學中裕冠智慧文旅工程產業學院;八,合作創建深圳中醫藥康養學院。以上是中裕冠產業教育發展戰略規劃。目前,正尋找重要的人脈關系,尋找成功的突破口,己初見成效。
2019年2月18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要求推動教育合作發展,建設人才高地。建立產業學院,培養學用交替人才,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省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據廣東省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廣東省的大學生毛入學率將由2016年的35.1%,到2020年是提升為50%,廣東省教育廳關于推進本科高校產業學院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企業可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參與產業學院建設”。2019年7月5日,《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其中,第三十四“打造教育高地”中明確提出“創新辦學機制,建設高水平民辦應用型本科高校”,都為校企合作共建產業學院指明了方向。
產業學院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的新趨勢。產業學院是以提升高校服務特定產業能力為目標,整合高校、政府、行業、企業資源所,為學生創業就業、技術創新、科技服務、繼續教育等提供多功能的、多主體深度融合的平臺。
校企合作是我國高等教育培養國家急需人才的內在要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是許多院校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企業所需的新型人才無處可求,造成這一矛盾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直接反映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發展需求的不相適應,培養人才效益差。具體表現為:理論和實踐的分裂,學與用的分離,教與學的脫節。為解決這一問題,最根本的就是要改變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高等教育培養模式由半封閉轉向開放,充分利用高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各自的優勢,把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環境有機結合起來。產業界只有參與教育,產教結合,才能對教育提出科學合理的、符合實情的要求,才能得到適應產業發展的人才。
校企合作共建產業學院是培養學生能力的制度創新。首先,校企合作培養制度在繼承師帶徒重技能訓練,重培養質量;企辦校制度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調技能特色,重視學生頂崗實習等。校企合作辦學在發揚了它們長處的同時,并結合市場經濟時代企業對技能人才需求等實際,增加新內涵,共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其次,這一制度是教育與經濟相結合的具體化,具有規律性。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兩類不同社會組織的結合。社會發展規律告訴我們,教育必須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教育在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同時,以其自身特點影響經濟發展。校企合作就是教育根據企業需求,主動適應并為企業服務的合作,它體現為教育必須適應經濟發展,為經濟發展服務的規律。
再次,從國家經濟發展大局及其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看,建立這一制度具有迫切性。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發生的“技術人才荒”,特別是“高級技術人才荒”己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因此,加強和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國家具有戰略意義。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培養制度,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培養出企業急需的各類技能人才,緩解甚至化解“技術人才荒”,無疑是當前企業和高校必須面對的一項重大而迫切的任務。
共建產業學院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指示。黨的十九大報告開篇,就號召全黨要“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報告從戰略高度做出歷史性重大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思想,像一根紅線貫穿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貫穿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主題和初心本色。
共建產業學院有助于發揮校企各自優勢,實現雙贏。長期以來,由于我國高等教育重理論輕實踐,致使學術性人才與技術性人才中間出現斷層,日前社會急需大批能將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物質產品和現實生產、服務的技術型人在文旅康養、房車露營領域正是長期處于體制結構不完善的狀態,致使人才結構不合理,學術理論基礎不強,文旅康養、房車露營人才匱乏等問題突出。共建產業學院能使企業與院校進行合作,彌補當前各自的不足,既能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又能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是高校與企業雙贏的模式之一。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教學與生產的結合,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資源互川、利益共享,是實現高校教育及企業管理現代化、促進生產力發展、使教育與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產學結合是促進科技、經濟及企業發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辦好高校教育、促進合作企業活力,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專門人才的重要途徑。
為全面響應《廣東省教育廳關于推進本科高校產業學院建設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根據國家和廣東省有關產業教育的政策規定,為擴大暨南大學深圳旅游學院辦校實力,擦亮暨南大學金子招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培養適合深圳國際級城市對產業人才的需求,本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校企合作共建“產業學院”——暨南大學深圳文旅科技金融學院。
“暨南大學深圳文旅科技金融學院”擬設八大專業,分別是:(1)休閑設施與裝備(房車露營);(2)智慧景區與智慧城市;(3)體育旅游;(4)文化旅游;(5)旅游工程與管理;(6)康養技術與管理;(7)創意設計;(8)珠寶首飾。學院將根據政府及社會產業需求增減系科專業設置。學歷層次:本科;學制標準:四年(全日制)。
產業學院擬分三期建設,初期共建實習基地、近期小規模合作辦學,遠期與暨南大學新校區同步建設暨南大學深圳文旅科技金融學院。將于近期掛牌成立,正式運營。
合作初期:在大三學生中,以房車露營為項目,采取志愿報名方式,選取愿意學習及實踐房車露營課程的學生,進入暨南大學深圳文旅科技金融學院。大四實習時,利用甲方的場地、設備、教材、教師、實驗室、課題、項目等,進行教學、課題研究、實習等。
近期合作:暨南大學深圳文旅科技金融學院開設房車露營、智慧景區與智慧城市、康養技術與管理三個專業,每個專業50名學生,招生規模約150人。利用乙方場地和師資(學生公寓按《廣東省高等學校學生公寓管理辦法》租賃)辦學。
同時,中裕冠海洋產業研究院/全球海洋戰略研究會暨全球海洋論壇等相關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向前推進,將正式聘請若干名海洋專家、進行海洋專利研究和申報、立項建設海洋產業的產學研基地;并作為游艇,深水網箱,海洋環保設備,海洋別墅等海洋裝備生產,教學實習和科研基地;申請海域立項建設海洋旅游項目,重點是海上酒店和海洋別墅旅游度假區。此外,擬合作建設大型深海海洋漁業養殖項目(休閑漁業旅游項目)。
中裕冠集團擁有三十多家子公司,十三五期間將推進 1-3 家子公司上市,龐大的產業集團及上下游產業鏈條,能夠全面掌握市場的實際需求,并將這些信息及時反饋給學校,學校充分重視和利用這些信息幫助指導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層面共建產業學院,提供實習基地建設等“初級層面”,合作建立專業課程,合作改革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后續還可以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等其它合作形式,促進高校及企業加速成長。只有雙方以此來確定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目標,才有可能培養出真正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這樣的結合才有積極意義和實用價值。
產業學院可以充分發揮企業的技術優勢。中裕冠集團擁有來自國內的多位知名文旅康養、房車露營領域專家,并且有自己的專業技術團隊,他們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實踐技能。市場的需求,新方法、新技術,正是通過他們聰明的大腦、勤懇的雙手才轉化為新技術,學校可以全心全意地依靠他們為學生傳授最新知識和技能,企業作為學生畢業前的綜合實習基地,作為經常性的實踐教學基地,是學生有效地提高職業能力的重要條件,文旅康養、房車露營行業又是理論與實踐結合非常強的行業,文旅康養、房車露營實習基地的建立作用將是可以切實幫助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是校企成功合作的一個重要點。企業與高校進行校企合作并回報社會,這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公益事業,是貫徹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有益實踐和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