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京華時報。截至2011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約占總人口的9.1%,規模超過歐洲老年人口的總和,預計到2027年,這個比例將上升至14%。
指著這組數據,一家上市房地產公司養老地產部負責人徐波對記者說。“老齡化的加劇帶來的是養老居住需求的爆發。未來將有一批老人,有著人生最高的財富凈值、有著獨立生活的養老觀念,希求高質量的晚年生活。他們的需求正在成為房地產行業新的轉型領域?!?/span>
對于商人來說,需求就是商機。記者了解到,現在的養老地產市場,盡管表面上風平浪靜,但水面下已是暗流涌動。房地產行業中,萬科、遠洋、保利、首創等開發商均在醞釀著養老地產項目;保險行業,除了泰康之外,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等多家企業也紛紛染指。明年,一批養老地產項目將陸續浮出水面。
需要關注的是,從2013年開始,養老設施用地將納入北京市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這就意味著,多年來桎梏著養老地產發展的“土地”瓶頸將被打開。借助這一重大利好,2013年,北京養老地產的元年即將到來。
住到養老公寓去,是黃阿姨最近才有的想法。之前,在她的觀念里,對養老公寓有一種天然的排斥:“那是不能動了才去的地方,能不去就不去?!弊屗^念發生轉變是一次意外。今年5月份,黃阿姨下樓時不小心摔了一跤,結果,踝關節骨折了。
今年65歲的黃阿姨和老伴的身體一直都很好,另外,老兩口住在西城區一家研究所的大院里,鄰居都是同事,互相有個照顧。因此,兩個在美國的子女很放心,黃阿姨也從沒想過去住養老公寓。腿摔了之后,許多現實的問題讓黃阿姨沒想到。首先是叫救護車的時候,救護車堵在胡同口半小時進不來。胡同本來就窄,又被小商小販擠占了,救護車只能蹭著進來。雖然從積水潭醫院到黃阿姨家只有三四公里的路,但救護車卻等了40多分鐘。黃阿姨當時想,幸虧不是什么要命的病,不然,就給耽誤了。接下來是上下樓問題。黃阿姨的家在三樓,樓層不高但沒有電梯,醫護人員抬不下去,不得不請保安幫忙。之后靜養的兩個多月,黃阿姨除了到醫院復查,一直就沒下過樓,沒電梯,太不方便了。
更大的麻煩出在請保姆上,一個月3000元,管吃管住,一周還休息一天。黃阿姨覺得待遇挺優厚了,但沒想到,保姆自己都說:寧可看孩子,也不愿意看老人。結果3個月,換了兩個保姆。在此期間,黃阿姨有個老同事突然去世了,死因是腦溢血。黃阿姨聽說,他當天早上起來上廁所,一直沒出來,家人沒及時發現,發現的時候,已經快不行了,到醫院也沒搶救過來。從病發到離世,就幾個小時的工夫。大家都說,當時,如果衛生間有個緊急按鈕,可能就能避免這次不幸。畢竟才60歲出頭兒,太年輕了。
這次骨折加上老同事的離世,觸動了黃阿姨:年紀大了,經不起意外。在美國的兒女也勸說,在國外,住老年住宅很普遍,不是動不了的人才去住。其中,有一種老年住宅是專門針對相對年輕、身體健康的“活躍長者”的。
于是,黃阿姨骨折好了后,就開始尋思,看看有沒有合適的養老院或養老公寓,黃阿姨的這個想法得到了不少老同事的響應,這些老同事多是子女不在身邊的。他們商量好,一起去考察,考察好了,“組團”住過去,好讓兒女放心。
據了解,最近兩年,有黃阿姨這樣觀念轉變的人越來越多。按照北京市“9064”養老服務格局,計劃到2020年,90%老人居家養老,6%社區養老,4%在養老機構養老。
但市政協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4000多位參與調查的市民中,希望將來入住養老機構的占參與調查總數的24.5%,遠遠高于政府所預期的4%;選擇依托社區居家養老的占53.3%,明顯低于政府所預期的90%。相當多的人渴望擁有一個獨立、舒適、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觀念轉變之后,今年9月份到現在,黃阿姨考察了十幾家養老院和養老公寓。市區的,就不考慮了,根本排不上。另外,和黃阿姨想象得一樣,75歲以上、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比較多。黃阿姨覺得自己還沒老到那個程度。后來,黃阿姨打聽到昌平北七家有個匯晨國際老年公寓。到了現場,黃阿姨挺滿意:社區里的環境和花園似的,房子雖然都是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但房間面積都很大,有50平方米的1居、80平方米的2居室;還有112平方米的大兩居,布置得像家一樣,還可以自己做飯。“有家的感覺”是黃阿姨比較看重的。另一個讓她滿意的地方是有溫泉,對老年人保健很有好處。在這里,一般身體好的,住普通的公寓就可以了,如果生了病,可以住特護公寓,病好了,再搬出來,非常方便。另外,這里還有電子定位跟蹤系統,不管老人在哪兒出現意外,都能得到及時救助。
這里的房間價格是:50平方米4000元、112平方米6300元、80平方米6800元。銷售顧問小馬告訴黃阿姨,80平方米的房子戶型好,還與配套設施在同一棟樓里,所以最搶手,價格也隨之上漲了。對于這個價格,黃阿姨覺得已經很貴了,但讓她沒想到的是現在想入住,還排不上,要等3個月才能輪上。離匯晨國際老年公寓不遠,有個北京太陽城銀齡公寓。入住的每位老人押金以10萬元起步,交納的押金越多房租越便宜。此外,老人如需要護工,還需按照自理、半自理和無自理能力的情況自行支付相應開支,雇一位護工的支出大約在每月3000元左右。綜合算下來,住在這里的養老公寓,每月大約也要5000元到6000元。
除了北京太陽城銀齡公寓,黃阿姨還聽說了一個順義的東方太陽城老年公寓,離市區更遠些,但價格也不便宜:30平方米的一居4000元;50平方米的二居,5200元;90平方米的三居7000元,另外還要單獨支出水電費和餐費。之后,黃阿姨還考察了愛慕家、壽山福海、太申祥和山莊、將府莊園等老年公寓,多數房間每個月的價格都在5000元以上。產品雷同、價格比較貴是黃阿姨比較直觀的第一感受。這個價格,黃阿姨還能接受,但其他打算“組團”入住的同事接受不了,組團的事兒就不了了之了。黃阿姨覺得很遺憾,她希望市場能有更多、更豐富的養老地產產品,來安養他們一個多姿多彩的晚年。
根據聯合國劃分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標準,當一個國家60歲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或者65歲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7%,意味這個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
當一個國家60歲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8%;或者65歲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4%,意味著這個國家進入“老年型社會”。
當一個國家由老齡化國家轉變為老年型國家,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都會產生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稱為“老齡化危機”。這段轉變的時間越長,則越有利于社會作出反應;如果很短,則非常容易引發深刻的社會問題。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主要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水平在未來幾十年的時間內將進一步加重。其中意大利與日本到2050年更將進入一個“三人行必有一老”的超級老年型社會。
發達國家比較早進入老齡化,法國最早,1870年;英國其次,是1921年,從老齡化到老年型過渡周期瑞典85年、英國45年、德國46年、美國60年,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應對。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基本都是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進入“老齡化社會”和“老年型社會”。
我國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并日益呈現高齡化、空巢化趨勢。截至2011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約占總人口的9.1%,規模超過歐洲老年人口的總和,預計到2027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上升至14%,進入老年型社會,過渡時間26年。與此相對,法國這一過渡用了115年。中國正經歷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齡化進程。其中,北京是中國人口老齡化較高的城市,《北京市201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中顯示,全市戶籍總人口1277.9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247.9萬人,占總人口的19.4%。(信息來源:裕冠地產 鄒梅芳 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