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和訊網。中國珠寶業不缺制造能力、模仿能力,但是在國際品牌與港臺品牌大舉進軍中國時卻一直處于價值鏈的不利位置。相比于國際品牌與港臺品牌的高溢價能力,國內珠寶品牌多數通過壓低利潤空間爭奪中低端與大眾市場。顯然,中國珠寶業需要戰略轉型,需要從產業鏈向價值鏈的重塑;中國珠寶品牌需要的不僅是改革,更需要靈魂的升華。
誤區一:品牌升級就是做高端
每個品牌都希望自己處于價值鏈的高端,但是市場卻不可能只容納高端品牌!畢竟處于金字塔尖的只是一小部分人。中高端品牌、中端品牌甚至低端品牌也一樣可以風靡全球!沃爾瑪就不是賣奢侈品的,但還不是世界500強中的第一名?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定位,適合做哪個層面的事情就做哪個層面的事情,做好自己擅長的領域,就能成為這個定位點的翹楚。
誤區二:一口氣做大品牌
創造品牌需要膽識!維護品牌需要耐力!成就品牌需要智慧!鍛造品牌不是口頭上說說,改一個核心廣告語,或者參加幾次深圳珠寶展這么簡單。打造品牌需要持續的廣告投入、打造品牌需要不斷汲取國外精華來升級店面、打造品牌需要敏銳有效的公關策劃、打造品牌需要持續不斷的市場維護與督導、打造品牌需要銳意進取的產品調研與開發……太多太多,都需要耐心,這是一種堅持,更是一種偏執。筆者始終相信,成功的人往往是偏執狂。人如此,品牌亦如此。
誤區三:每個企業都想做品牌
珠寶行業在進入21世紀后得到了巨大的進步,從鉆石進口貿易、寶石切磨加工、貴金屬冶煉與加工、再到品牌加盟、終端銷售等領域都冒出了一批優秀的企業。但是,當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企業的分工與在價值鏈上的位置就會更加的明確。做制作與加工的要安心把技術、設備、工藝更新換代,做品牌的要做好深度的挖掘,做渠道的要設法穩固渠道并拓展渠道……不要試圖著做全能,否則只能邯鄲學步!
誤區四:非要變成“洋品牌”
珠寶企業的“洋品牌”行為說明了國內多數珠寶企業不夠自信,無論怎么努力包裝品牌,但是內核卻是空的。如果企業存在欺騙行為,那么就好比在發展的道路上埋下了地雷,一旦被揭穿,將會把企業炸的體無完膚。筆者認為,品牌符號都不是決定品牌發展的關鍵,真正的關鍵在于品牌文化、品牌信譽要“貨真價實”,而且要求企業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的加大品牌形像塑造的投入,當品牌擁有了真正的內核后,一切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誤區五:什么流行抄什么
迄今為止,國內除了個別尖端珠寶品牌外,都沒有自己的設計師團隊。而國際著名品牌則都有自己的設計師團隊,而且王牌設計師在企業中的地位甚至超越CEO。當然,這些設計師所設計的產品也并非全部暢銷,但是他們都有充分的自信。相反,國內設計師甚至某些品牌則還在為生計而盤算:一旦設計的產品不暢銷,不僅可能被解雇,而且企業還要蒙受損失。于是,抄襲成熟產品自然就成了當下唯一的出路,也成了未來的死路!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可以參照中國的軍工企業——從解放初期模仿米格21制造的殲7戰機,到今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殲10、殲20戰斗機,這一個過程必須有!否則,中國的軍工就總要受制于人,一直被扣著弱國的帽子!同理,即使很多企業面臨生存的問題,也必須要兩條路走路,模仿與原創并行——一方面依托模仿成熟產品掌控現有市場,一方面發展擁有“專利權”的原創產品,逐漸提升品牌個性與檔次。只有這樣,才可以同時解決生存與發展問題,也不致于與“品牌之路”背道而馳。
誤區六:錯把促銷當營銷
營銷,是一種模式!營銷作為塑造品牌的動態表現,構筑的是一種可以持續的支撐長久贏利的模式!類似“全城熱戀”開辟了“鉆石專業大賣場”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下,“全城熱戀”通過對價格體系、供貨體系、服務體系的創新,使整個營銷體系得以構建,形成了對顧客的長久關注度與興趣。除此外,通過營銷不斷提升文化內涵也是品牌的另一個體現,如“每克拉美”鉆石商場牽手“世紀佳緣”而搞的大型相親婚慶互動,通靈珠寶借世博會之風策劃的“安特衛普之夜”活動都是通過營銷活動為品牌加“硬分”的體現。而說到促銷,則不過是營銷體系的一個分支而已,如果每次都是把功夫做在“打折讓利”方面,則很難說這為品牌有什么加分。這是一個值得目前國內珠寶企業反思的問題。
誤區七:先做大后做強
中國的珠寶企業都普遍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快速占領市場階段,各企業都給市場經理們打了一個超級強的“興奮劑”:每開一家店就獎勵幾千乃至幾萬元。真正讓人笑話的是,國內幾乎沒有幾個珠寶企業提出:讓每家店都開成功,并且形成永續贏利能力獎勵多少錢的。于是,就出現了只有開店的人,沒有跟進的人。隨后就出現了以下的一幕:品牌商天花亂墜的哄加盟商上船,上船后自己又去找船了,加盟商到了河里迷失了方向,然后就四處漂流四處亂闖,闖好的能找到一個歸宿,闖不好的就翻船了,最后翻船的人拼命游到了岸邊,就又被另一個品牌上騙上船了……逐漸的,加盟商開始對品牌商喪失了信心,再也不敢上船了。
當年,通靈珠寶為什么能夠成功?就是因為通靈從南京發跡后,采用穩步推進的方式做強——先在周邊地級市開設直營店,再在這個地級市的縣城招商加盟,隨后運營經理進行地區穩固與跟進,隨后再向下一個城市推進。采用這個方式的通靈當之無愧的成為了江蘇的霸主,而隨后通靈則采用了全國大撒網的方式進行外阜拓展,卻陷入了舉步維艱的泥潭。地盤是一塊塊打出來的,市場也是一個個拿下來的,夯實根據地,并穩步的開發市場,做細市場、坐穩市場、做強市場方能做大市場。市場規律如此,品牌規律亦如此。
誤區八:只有大方向,沒有小細節
國內珠寶企業有個共性:即把做品牌的任務放到了企劃部的肩頭,認為VI形像、廣告形像、店面形像、活動策劃、代言人等決定了品牌的高度,把太多精力都放在了外部的包裝上,卻忽略了內部運營的細節,尤其是在人員的基礎知識、銷售技巧、服務技巧、工作狀態以及新品開發與貨品陳列方面。很多企業都有比較強的企劃部、市場部,卻沒有像樣的培訓部、運營部、新品開發部,這就導致了木桶有短板,一邊注水,一邊漏水,自然水就滿不了。信息來源:寶玉石公司 李雙喜 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