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浪網。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最早于2007年提出的不動產統一登記,為何6年來進度緩慢,遭遇了哪些阻力?不動產信息的一體化,能否助力完善科學的市場化樓市調控體系?
分部門登記帶來諸多弊病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由國土資源部負責指導監督全國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動產統一登記職責,基本做到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平臺“四統一”。各地在中央統一監督指導下,結合本地實際,將不動產登記職責統一到一個部門。
目前,我國不動產登記的職責分布在多個部門。住建部門負責房屋所有權登記;國土部門負責集體土地所有權、國有土地使用權等登記,農業部門負責耕地承包經營權登記,林業部門負責林地登記;此外,還有漁業、海洋部門分別負責水面、海域等登記。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政府法制協調司司長青鋒在前不久召開的“不動產登記與投融資專題論壇”上表示,“分部門登記不僅造成人民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繁雜,也容易造成登記部門之間相互推諉扯皮或者相互矛盾,對不動產物權變動、查詢帶來了諸多不便。”
更多人從這一制度上讀出了“反腐”“控房價”等效果。被網友一抓一個準的“房叔”“房姐”就證明了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打擊貪腐的作用。在樓市調控方面,更贏得了掌聲。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微博)在微博中表示:“這是好政策,如果今年實施,房價馬上會跌。”他的觀點得到許多網友的贊同和轉發。
6年醞釀寸步難行
眾所周知,不動產登記是《物權法》的基礎內容。早在2007年,《物權法》出臺時就明確提出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但6年過去,不動產統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和登記辦法等難題尚未根本解決,究竟是哪些阻力在“作怪”?
在很多業內專家看來,我國目前不動產登記較為混亂,主要體現在負責登記管理的部門不統一,不動產登記機構存在“多頭行政”的局面,不動產登記存在著碎片化現象,使得登記成為一個社會成本很高的復雜過程。
技術上的瓶頸也阻礙了統一登記的順利推進。武漢市住房信息中心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雖然從技術上看,住房信息錄入、聯網并不困難,但實際上,由于各地技術標準、平臺條件及人才素質不統一,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會遇到很多困難。
除此之外,市場人士更多地認為,一些地方或部門不愿意主動配合是聯網擱置的主要原因。中市場研究總監李國政表示,統一登記會觸及部分人的利益,都不希望將這一財產暴露,地方政府不配合、官員信息難公開、基礎數據整理龐雜等因素均使這項工作寸步難行。
影響房價還需政策配套
業內普遍認為,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推行,意在推進全國住房信息聯網,擁有大量房產的人可以被很快確定,既有利于反腐,也有利于保障不動產交易安全,還幫助相關部門摸清全國樓市狀況,科學地調控房地產市場。
不動產登記系統及房屋價值動態評估系統是實施房產稅的兩大技術前提。目前,許多大中城市已完成房屋價值評估系統建設,如果不動產能夠統一登記,房產稅的推進將消除主要技術障礙。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張東張東說,不動產統一登記系統建立后,同一權屬擁有人名下在不同城市的房產可一并查詢,異地購房的資金流向、程度、走勢將可統一監控,個人在各地限購政策中“逃過一劫”的異地炒房不再是漏網之魚。
李國政表示,不動產統一登記后,住建部將對各城市的房地產交易、個人住房產權信息變更等進行實時監控,系統實時更新數據。不過,他對不動產登記促進房價下降持謹慎態度。他說,不動產統一登記會對房價下降有一定影響,但不會很明顯。“部分熱點中小城市可能有所下降,全國市場房價的變動還是依據整體經濟環境、調控政策與市場需求來決定的,不會隨著一項政策的出臺而大起大落。”專家表示,要想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真正發揮作用,除了數據庫本身實時登記及時更新外,登記系統還需要和民政、公安、稅務及銀行等部門信息聯網,并突破“信息孤島”現象,實現各部門、地方數據的橫向整合和共享。(信息來源:裕冠地產 鄒梅芳,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