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一財經日報。最近,房地產限購和限貸、18億畝土地紅線政策遭到新一輪的沖擊。
此次激起爭議的是一位知名教授,他的邏輯如下:1.房地產是可以拉動國民經濟非常重要的行業,所以建議要取消限購和限貸政策。限購和限貸政策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因為它限制了消費者自由購買的權利,而且侵犯了消費者的權利,侵犯了企業的自主經營權。2.如果取消限購和限貸,房地產再演上漲怎么辦呢?增大土地供給,這就要取消18億畝土地紅線。而為打破18億畝紅線,就要進行土地私有化產權改革。
這個思路并無新意,即一切交給市場,市場就會做出最正確的選擇。以此言論為契機,社會上再度涌起取消限購限貸、18億畝土地紅線以及推進土地私有化的輿論熱潮。
這位知名教授認為,在當今中國主要是市場基礎功能發揮不到位,官僚壟斷是主要矛盾的背景下,市場并不是萬能的。追溯100多年前,1890年美國出臺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就是對市場自由競爭導致寡頭壟斷的糾錯。市場不是萬能的,因此,把中國房地產的一切交給市場,并不能得出所有問題迎刃而解的結論。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
回到現實中,中國房地產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課題。從房產業本身來說,它有雙重功能——基本居住需求和投資投機需求。此前,中國樓市的主要挑戰是,由少數人投資投機需求炒作,極大推高了大多數社會公眾的居住成本,以至于他們無法承受;從樓市博弈的利益主體而言,地方政府、地產商、投機者和構成了炒作推高樓價的利益共謀,即共同推高樓價,逼迫為滿足基本居住需求不得不買房的人接盤。
簡言之,如果任由推高房價的利益共謀方肆意妄為,其結果只有一個,投機投資者即將房價推到徹底瘋狂,在最高峰將其轉嫁給基本居住需求者,爾后反向做空,導致房價大幅暴跌,制造國民負資產悲劇。1990年日本金融危機和1997年香港金融危機都制造了類似的悲慘事件,不僅千萬人財富夢想破滅,金融系統也遭受重大沖擊。特別是日本金融機構到現在都沒有完全恢復元氣。
限購與限貸是現有條件中避免中國樓市重蹈日本覆轍的最有效手段。其思路也是很清楚的,即通過銀行信貸調控,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遏制投機投資需求,本質上是遏制少數人利用市場大幅跌宕剝奪多數人的財富積累。如果站在大多數人的立場上,這很合理;如果站在地方政府和投機者角度,這當然不合理。至于合法性,如果說政府要求開發商保證70%小戶型的確干涉了房產商的經營自主權,但限貸是銀監會通過規則指導商業銀行,這并不違法。
從法理上,不能說誰想買什么,就有買什么的權利。且不說軍火、毒品這些不能隨便購買。即便是水,在特定環境中也不是有錢就能隨便買的。中國房地產的情況類似,土地有限,能夠基本滿足國民居住就不錯了,可少數人擁有十套二十套房,自己不住,就是為了投機推高房價。這就相當于那個有錢人將洗了澡的水以最高價賣給快渴死的人喝,要限制這些人的貪婪自私。
現在最反對限貸和限購的是房地產商和一些地方官員,這些人在2005年以來中央政府樓市調控三令五申警告之下,仍然沉迷于樓市虛幻財富泡沫中,沒能在2011年的雷厲調控前及時逃脫,大多被套在其中。這些人特別希望再制造一輪大泡沫,好解套出逃;他們也最害怕全面征收超面積房產稅,因此他們最反對限貸限購和房產稅。
如果這些人圖謀實現,那么會出現什么結果呢?1.樓價瘋狂到極致,更多的官僚地產商變現出逃,財產轉移國外,而百姓被迫以最貴的價格購買,在樓市泡沫崩潰后變成負資產;2.樓市大泡沫雪崩,樓價大跌50%,甚至70%以上,重創中國的金融系統,中國遭遇金融危機;3.中央政府調控威信蕩然無存;4.在樓市最后大泡沫中,更多地方官員將以末路狂奔的心態,通過土地樓市更肆意揮霍,進一步激化矛盾??偠灾袊鐣炔棵軐⑷婕せ?,如果外部地緣政治危機同時而起,亂局并非危言聳聽。
至于取消18億畝紅線更不值一駁,對于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來說,土地是最為寶貴的資源,用于滿足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糧食需求重要,還是滿足少數人房地產投機奢華生活需求重要?
誠然,不能回避地方政府壟斷并高價變賣土地是中國樓市問題的核心,但解決地方政府壟斷揮霍土地資源的正道是,在大大降低地方政府成本的前提下,取消土地招拍掛制度,而普遍實施房產稅(在基準住房水平以上的面積征收高的階梯稅)的制度,并將房產稅的較大比例用于建社會保障房。
總而言之,堅持樓市限購限貸是避免中國遭遇金融危機的底線;堅持18億畝紅線是避免中國遭遇社會動蕩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