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制度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制度都是防止相互扯皮推諉、提高工作效率的唯一正確手段。企業要想高效運營,必須有規章制度,有明確的規則、職責和工作流程。只有制度才是企業高速運轉的引擎。正如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在企業中也是如此,企業制度運作下,在企業周圍圍繞著各司其職的員工,各盡其責,遵守規矩。因此,制度、規矩是給企業內的人定的,需要企業內所有人遵守的。
公司一般會存在三類人,一類是優秀的人;一類是中間的人;一類是較差的人,最好的比例是20:70:10。因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公司不可能沒有差員工,但是比例不一,表現的效果也不一致,要看我們如何轉化他們。
一、第一類人:優秀的人
他們自我管理能力強,自身職責內的工作或者領導交待的任務,能主動自覺完成,執行過程中遇到困難,也會積極想辦法加以解決,當發現解決不了時也能在第一時間和上級溝通,尋求解決辦法。一般會主動或提前完成任務,那么公司制度對于他們是可有可無的,因為他們不需要靠制度來約束自身,他們有超乎常人的進取精神,目標清晰,工作主動性強,且在完成工作的速度和質量方面也比團隊的平均值要高。當然,這種人中也有一些人有著強烈的創新意識,不愿被條條框框束縛,這一類人另當別論。他們既不愿意被束縛,而他們也懂得如果違背制度帶來的不良后果。因為他們仿佛天生就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以及應該怎樣做。
二、第二類:中間的人
他們是跟什么人學什么人,屬于墻頭草或老好人,很容易被影響。若優秀的人在其身邊,或者領導嚴格要求,會往好的態勢走,若身邊是較差的人也會被其影響,往差的方向延展。其對于制度是存在僥幸心理的,一般隨大流,因為他們知道法不責眾,所以對于圓滑、左右逢源的中間人,需要多多提點他們向優秀的人學習,點明紅線,杜絕他們鉆制度的空子,投機取巧。
三、第三類人:較差的人
較差的人工作效率低,整天渾渾噩噩,消磨度日,不僅無視公司制度,推卸責任,還會影響和拉攏其他人特別是第二類中的部分人,與之同流合污、沆瀣一氣。
企業的風氣是否正,是看最高領導層的人格魅力和品行作風,若領導是第一類人,第二類人就會主動跟隨,畢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如子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因此,領導如果是會用人育人、愛護員工的人,這樣的領導憑借其超強的人格魅力,往往能夠影響和引領第一類和第二類的絕大數人,堅定地跟隨自己實現經營目標,創造自身價值,實現企業使命和愿景。而第三類人就沒有了生存空間,會隨著企業內部的發展,往其他類轉化。
但如果領導帶頭破壞制度、無視規矩,這就危害了制度的公信力,普通員工有樣學樣,也不遵守制度、規矩。但如果像三國時,曹操因為不小心馬踩了莊稼違反了軍規,同將士一樣接受了軍規的處罰,這樣就表現出制度的有效和公信力,會使得上下一致執行制度,不會違反或不遵守制度。
只有領導做到帶頭遵守制度規矩,企業內的各部門,各基礎崗位才能各行其道,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各盡其心,才能真正有效的發揮崗位職責,守正創新,提質增效,提高效率,看到效果,增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