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商論道《西游記》觀后
文/品牌新聞中心 鄭安南
2012年8月15日
記得最早看到與《西游記》有關的故事,是在上小學三年級左右的時候。至今還記得,在看完《三打白骨精》電影后的第二天,在上課前與同學一起津津樂道地談論孫悟空是如何的厲害,豬八戒是如何地貪吃和功夫差勁。當時,小伙伴們對唐僧評價竟然是驚人的一致,就是除了會念緊箍咒咒孫悟空以外,是最傻最沒用的一個。以至于有同學說,如果沒有唐僧,孫悟空不要費那么多麻煩,早就一棒把白骨精打死了。
下鄉插隊時,從大隊部沒收的“四舊”里,偶然發現一部《西游記》全集,用當時時髦的話,是帶著“批判”的眼光去閱讀的。在欣賞故事情節之余,更多的是領會毛主席對孫悟空敢于造反(大鬧天宮)精神的評價。
劉磊主席決定利用每周五的培訓時間,組織觀看央視主持人李曉東的“談商論道”節目,領悟李曉東從企業管理、職場求生、團隊建設等方面,對《西游記》中的人物賦予更深層次的解讀。細細琢磨起來,感覺還真有些意思。
比如說,在《西游記》的團隊中,唐僧作為團隊的領導,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只知道吃齋念佛,也總是因為盲目仁慈而分不清妖怪的嘴臉,甚至被妖怪利用,但他卻有堅定的信念,而且對自己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去西天取回真經,無論路途多么遙遠與艱難,無懼妖魔鬼怪侵害阻擋,不受金錢美女榮華富貴的利誘,他對自己選定的目標、信念是堅定和決不動搖的。
孫悟空是《西游記》的團隊中最有本領的奇才,但喜歡居功自傲,而且經常不愿意遵守規矩。所以對孫悟空的管理,最有效手段就是緊箍咒(規章制度、合同協議)。
豬八戒和沙和尚原來都是保衛天庭的元帥與將軍,享受過很好的待遇(像現在的公務員),因為犯錯誤被貶(開除出公務員隊伍),但還屬于可以教育好和改造好這一類的,所以觀音菩薩給他們機會,經歷去西天取經的磨難之后,讓他們有機會重歸仙籍(重享公務員待遇)。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像唐僧一樣,對國家和你所工作的企業持有堅定的信念。從國家的層面來說,要相信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在企業這個大家庭里,要“認同中裕冠理念及品牌文化,愿意追隨并為之奉獻;相信中裕冠的未來”。不受利誘背叛國家脫離團隊。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秉承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的優良傳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要犯像豬八戒和沙和尚那樣的錯誤,走彎路和耽誤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在工作和學習方面,要以孫悟空喜歡居功自傲、不愿意遵守規矩的缺點引以為戒,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守規矩,遵制度,懂得感恩,舍得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