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反映了公司經營的狀況,也反映了公司戰略的意圖和公司價值未來。同時,它也隱藏了公司所有的雄心和企圖,隱藏著所有的理念和選擇。
從業務視角講究的是過程,但是我們財務視角講究的是結果,因此無論有哪些業務的變量,最后都希望體現在一定的財務變量上。財務變量如收入的上升,利潤的增加,現金流變得充裕,資產質量得以提高,負債得以控制。
把具體的業務變量,跟我們的財務變量對應起來,把戰略落實,達到平衡,這張平衡記分卡最高級別的就是財務變量。在財務變量下一個等級是客戶方面的變量,也就是說我們為了追求好的財務績效,必須要服務于顧客,要去了解市場。然后在這市場的下一個維度,是我們業務流程的問題,具體的業務流程來支撐我們的顧客,支撐我們的產品,最后一個維度是學習跟發展的維度。每一個維度都會有每個維度具體的硬性指標。
舉個例子。我去飯店吃飯,要了一碗飯,份量非常多,吃不完,在同類飯店里現象一樣。這時候我跟服務員說能不能把飯量減少一半,少收一半錢,但是服務員說飯店規定不可以,那我就選擇不要那碗飯了,那么飯店就少賣了一碗飯。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一個公司業務變量再優秀,如果是不能順利的轉換成財務變量,那這樣的業務優化可能是不持續的。就像剛才所舉的例子,這個飯份量是很大,但是從顧客的角度來講,他不需要這樣的量,因此公司收不到錢,像這樣的就叫做沒有績效。財務思維第一個特征,就是一定要強調財務的結果。我們把它叫做結果導向性的思維。
若公司未來的目標是要大幅度提高公司的收入,于是公司就去為這個目標去做準備,要去購置相應的資產。資產多了就會引起債務的增加。債務增加,就會有費用,可能會有一些借款費用,就會影響到利潤。最后可能會使得公司資產負債率上升,同時由于債務成本特別高,公司的利潤不一定會同比的上升,所以我們任何一個業務,都會影響到多個財務變量。那么我們一定要用整體性的、聯系性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公司的業務和財務的問題,千萬不可孤立的去看待任何一個變量。
有了目標就有管理。管理實際上是要追求最經濟和最適合的方式來達到公司的目標。管理是為戰略服務的,所以如果管理沒有服務好戰略,就會出現支出極大的增加,收入增加就趕不上支出增加,最后導致公司的利潤并不是非常理想的情況。
從資產角度審視企業。決定收入的并不是資產的規模大小,而是資產質量的高低和資產周轉的快慢,以及商業模式是否優化。所以企業的債務沒有企業的資產作為保障的話,可能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風險。所以輕資產業務是當今企業運營操作較佳的模式。
再從企業現金流來看,對于一個正常型企業來講,經營活動現金流一般來說都要正數,原因是經營活動現金流是一個負數表明賣出的產品的收入,還沒有采購物資的現金流出多。這個對于公司來講就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可能公司正常情況不能產生現金了,就要靠外部輸血,方式如貸款或引入新的投資者,或者是變賣掉一些資產,比如說變賣掉股票,就像現在美國股市四次熔斷,很多投資者被迫割肉,情況:就是現金太不充裕了,所以只能變賣這樣的資產,結果會導致公司經營過程遭到相應的損失。通過現金流量表,得到各種活動的現金關系,成為我們判斷公司現金流正常與否的一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