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裕冠集團在總裁劉主席的正確領導下,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計劃管理,合規管理,保密管理,穩健經營,各項領域業務在增長,經營效益的提高,發展走向新階段。但在發展過程中,有三個突出的問題值得關注:
一是在規模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總體經營效益高低等結構性問題;二是經營結構有所調整,提升效率問題;三是受資本金的約束和市場利率持續低迷等方面的影響,將會出現系統流動性問題,經營壓力越來越大。
近幾年,集團及時轉變了經營管理思路,注重規模、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風險把嚴了,內控加強了,為發展各項產業,利潤基礎也要更實。但目前看總體經營效益還是不盡人意。因此,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加快經營戰略轉型,依托園區、北站,始終堅持效益、質量、規模的健康協調發展,保證盈利的長期穩定增長,努力實現新的經營模式與市場規律的有機結合,最終實現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
一、客觀分析現狀,主動順應環境變化
企業發展戰略通常是因適應環境而產生,也因環境改變而調整。現階段,各行業特別是金融行業的生存與發展的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而在原有環境下誕生的傳統經營戰略,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和壓力。
第一,銀行監管環境:由合規監管到資本監管。再次強調了“撥備和資本必須充足”,要求銀行降低風險資本比例,確保資本規。
第二,市場需求環境:由單一金融需求到多元金融需求。但目前企業的經營模式、居民的財富狀況及消費理念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對結算、承兌、理財等新業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一些中心城市的大企業直接融資手段日漸豐富,對銀行業信貸融資產生較強的替代效應,“資本脫媒”現象趨強。
第三,同業競爭環境:由相對封閉到全面開放。
第四,經營制度環境:由低市場化到高市場化。近年來不斷推進的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大了利率風險及匯率風險,傳統粗放型的規模擴張戰略受到嚴峻挑戰。
二、突破理念,轉變認識,確立科學的戰略轉型目標
企業經營管理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存在的問題是積累性和深層次的,其根本問題是經營機制和經營理念上存在缺陷。經營機制不到位,很多深層次的矛盾就無法克服;經營理念不更新勢必影響到工作思路、發展規劃、決策質量、市場開拓、風險控制等各個環節,企業的經營轉型不僅是要解決外在的體制問題,更關鍵的是促進內在經營機制的優化,確立成熟的經營管理理念。包括:
一是資本約束的管理理念和價值最大化的經營理念。轉型發展過程中,首先應牢固樹立資本回報與約束的理念,增強各層級,各環節責任主體的市場經營意識,統籌兼顧,處理好業務擴展的速度、質量與效益,總量規模與內部結構的關系。價值最大化是充分將風險因素、資本成本、資金的時間價值等因素結合起來,著眼于可持續增長的經營理念。追求價值最大化的實質,就是提高股東價值、客戶價值和員工價值,是中裕冠的以人為本,這正是科學發展觀的精髓所在。
二是全面協調均衡的經營理念。配合園區發展向客戶提供資金融通服務,而且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金融脫媒的加劇以及客戶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對客戶價值的最大挖掘。另一方面,按照現代金融機構的經營規則,在負債業務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一定的前提下,資本金規模以及風險控制能力的高低將決定資產業務發展的速度和規模,而中間業務的發展則不受資本金約束,可彌補資產負債業務發展受到限制時對盈利的不利影響。
三是效益與效率并重的經營理念。如何在資源約束下通過調整經營結構來提高效益是公司生存與發展永恒的主題。其核心在于如何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使其經營管理資源的配置適應“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質量為根本、以效益為目的”的要求,進而推動業務結構、客戶結構、產品結構的優化,提高發展的總體效益。
四是以人為本的經營管理理念。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使員工在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價值。
總體上講,經營戰略轉型的基本方向是摒棄傳統的數量規模型的發展戰略模式,逐步建立起質量效益型的發展模式,通過徹底的流程再造和優化,建立起符合現代企業的內涵的、資本重組、治理機制完善、內控體系健全、財務基礎健康、經濟效益優良的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