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騰訊網。平價珠寶大行其道,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傳統品牌加速擴張,內憂外患之際,國內珠寶電商正在借“增值回購服務”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GIA前總裁Bill Boyajian曾向媒體介紹,目前,“北極光”在全球鉆石中每個月僅有2000顆的供應量,只有高品質、產量小的鉆石才具備升值的潛力。對此,某高端珠寶品牌高層張先生表示,鉆石的增值回購業務,并不適合所有檔次的鉆石,就算滿足4C標準的鉆石還是有很多檔次的。
目前國內經營鉆石回購業務的品牌多為鉆石賣場、電商品牌。業內人士稱,電商珠寶在經營策略上相對靈活,規避了大品牌船大難掉頭的尷尬。
婚慶市場一直占據著珠寶銷量的半壁江山,然而消費者的日趨理性、國際高端品牌的進入,讓國內珠寶品牌受到沖擊。鉆石電商品牌起步晚、規模小,很難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取得快速的發展。
業內人士稱,國內的鉆石市場依然是傳統品牌雄霸天下,電商珠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然而,近幾年的鉆石價格每年都會以10%-15%的幅度向上攀升,這給鉆石回購業務帶來了利好的條件。張先生認為,電商平臺省去了渠道費用,提高了利潤空間,再之鉆石的增長勢頭強勁,這些都是鉆石回購業務的有利因素。
鉆石可否保值增值,一方面與顧客購買的成本有關,另一方面與品牌的誠信度以及珠寶的品質有關。
相對于卡地亞、蒂芙尼、寶格麗等國外品牌,中國珠寶品牌的同品質裸鉆售價要低很多。如何讓消費者買單成為眾多品牌重要的課題。
中國鉆石交易聯合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牧表示,中國珠寶業還處于發展上升期,鉆石首飾的價值中,除了裸鉆的“升值”,還有設計、工藝、服務等諸多的附加值。他建議,新興的珠寶品牌在追求利益增長點的同時,不要忘記這一點,否則也是走不通的。(信息來源:寶玉石公司 李雙喜 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