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日,公司組織學習:談業績利益。
業績利益是劉磊主席在年初就提出的學習主題之一,學習會上,大家通過分享百億富豪童文紅說的一些話和經歷,討論了中裕冠人的業績利益觀和如何破解這個癥結。
作為集團高管,我認真聽取了大家的分享,并作了發言,共講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正確理解與認識業績與利益;二是妥善處理個人業績與公司利益的關系。
關于第一點,正確理解與認識業績與利益。我覺得,業績分個人業績,團隊業績和企業業績;利益亦有個人利益,小團體利益和企業利益。這一點清楚明白好理解。
在工作中首先要做好本職工作,完成崗位職責,爭取最大的個人業績,這樣才能擴大團隊業績和企業業績;而在利益追求上要做到將企業利益放在首位,才能保證小團體利益和個人利益。
關于第二點,處理個人業績與公司利益的關系。我認為,堅持公司利益最大化,是個人業績的目標:個人利益的保障靠個人業績,團隊業績和企業業績來保證!一事當前,將個人利益放在首位,不顧公司利益,不管個人業績,團隊業績和企業業績,一定不會有個人利益。
正如童文紅所言,“以老板的心態打工,早晚會成為公司股東!”作為一個員工,如果一進公司就想著如何跟老板談利益,上班時一天到晚都在想著幾點可以下班,什么時候可以享受假期和休假,一定做不好工作。
如果一個員工的思想(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不正,那么這個員工學歷再高,能力再強,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好員工,因為人的思維決定人的行為。所以,老板在決定是否重用一個員工時,他最看重的不是這個員工的學歷、年齡、經驗、身高、長相,而是看這個員工是否有好的思想觀念。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站在企業的角度、老板角度思考問題。如果一個員工處處能為企業著想,為老板著想,那么即使這個員工只有初中學歷,也一樣可以成為一個好員工。特別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環境下,大家都在急功近利追求自己的回報,如果人人都強調個人的利益,而忽視團隊或企業的利益,這個企業就很難發展了。
一個人要成長、要成功,就千萬別計較眼前的利益得失。人生的成功在于一生,而不在于一時。為什么有人打工一輩子還是打工仔,而有人打工幾年當上了老板。其實,影響一個人能否當老板,關鍵要點不在于學歷的高低,不在于工作時間的長短,而在于這個員工是否有老板的思維觀念。
除了上述2點,我想說的還有第三點,即品格影響業績,品格創造奇跡!
一個人的成就由其品格決定。從這個意義來講:品格決定命運。具體來說,一個人能看多遠,決定了他的成就有多大。一個員工看的是一個月的收獲,一個職業經理人看的是一年的收獲,一個老板看的是一生的收獲。越是計較眼前得失的人,越不容易成長和成功。
雖然這些是最基本的道理,但是往往很多人就沒有弄明白。他們到公司上班,不是在想自己如何為公司創造價值,創造財富,而是想著自己這個月工資是多少,可以享受多少的假期和休假,每天幾點可以下班等等只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事情。
如果一個員工只以一個打工仔的思維方式在應付工作,那么他學歷再高,工作時間再長,在老板眼里他也不見得會有多大出息。因為老板不欣賞以打工者的思想來工作的員工,對于一個不關心企業利益,不注重企業成本,不想辦法提高企業效益,不愿意承擔企業責任,不關心企業前景的員工,那他在老板眼里是可有可無的,更別提有晉升的機會。
同樣的道理,即使你是一個低學歷的員工,如果你以老板的心態來思考問題,隨時為老板著想,為老板出謀劃策,排憂解難,那么有一天企業有好的發展機會,老板一定會第一個想到你。越是為老板著想的員工,越能得到老板的重用,越是自私自利的員工,越得不到老板的認可或提拔。
然而,有太多的人就是不明白,做不到。他們一天到晚不是在工作上計較,就是在報酬上比較,總認為老板占了他的便宜。有這種想法的人,他做工作不愿意付出,不愿意貢獻,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可是,你越不付出,就越沒有回報;越沒有回報,又越不想付出。這種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被企業淘汰,被市場環境淘汰。
總之,談業績利益,說到底關鍵就是品格和觀念問題。有良好的品格才能獲得優異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