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相成 同欲相趨 ——中裕冠集團中裕冠人的合作觀 文/中裕冠集團品牌戰略研究院 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死。——《史記七十列傳·吳王濞列傳》 釋義:憎恨相同就要互相援助,愛好相同就要互相體貼,情感相同就要互相成全,愿望相同就要共同追求,利益相同就要共同生死。 一、中裕冠集團合作觀 競爭與合作是構成人生和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兩股力量,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但同時也是一個更加需要合作的社會,作為一個現代人,只有學會很好地與別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什么是合作?理論界普遍的認知是: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或單元為了達成共同的目標協同一致的行為,就形成了合作。中裕冠集團劉磊總裁認為:以企業、機構、社團或國家為單元的交往,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一種合作關系;而以人為個體的人與人之間所有的關系,除了在家族關系中應對父母長輩孝順的義務以外,其他的也都可以看成是一種合作關系。
在現實生活中,由不同個體或單元構成的合作,因為合作主體之間思維認知、知識經驗乃至立場視角的不同,總是讓合作關系的維護和存續過程艱辛而困難。更有甚者,企業、機構、社團或國家之間的合作,往往因利益得失的交織糾纏,在光鮮亮麗一團和氣的表面上,掩蓋的卻是陰謀詭計、爾虞我詐、甚至是你死我活的種種利害沖突;而人與人之間關系和合作,也會因為努力及情感的付出未能獲得預期回報,導致越親近、越傷害,最后親人朋友間反目成仇、不共戴天的事例也比比皆是。 合作真的這么難嗎?在中裕冠集團劉磊總裁看來,所以會出現這些情況,與不同的個體或單元是否樹立正確的合作觀有密切的關系。 從表面上看,有意合作的雙方只要你情我愿,合作就可以開始。但實質上,如果雙方的合作觀不同,各方強調的重點不同,合作的過程與結果就不會是那么如愿。因此,正確的合作觀是合作雙方在正確處理相互間合作關系,引導合作雙方實現共享共贏的基礎,尤其是在利益關系錯雜的當今社會,樹立在“以互利為前提,以良好的雙邊關系氛圍為必要條件”基礎上的正確合作觀,需要合作雙方的決策者有很高的境界。
“同情相成、同欲相趨”是中裕冠集團中裕冠人的合作觀。劉磊總裁認為,建立在以中裕冠品牌文化設計、特色管理規劃及經營發展理念創新理論體系為經營管理原則基礎上的中裕冠集團中裕冠人合作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互利為前提,以良好的雙邊關系氛圍為必要條件基礎上,合作雙方在經濟實力和經營管理上的互補、互助、互勵、互動,以及在合作過程中對合作方的誠信和尊重;二是合作伙伴之間不能一邊尋求合作,一邊損害對方的利益,這是行不通的;三是如果用騎自行車來比喻雙方之間的合作,騎手與自行車雙方之間需要有效的平衡,才能保持共同前進的勢態,在這個平衡的過程中,前進是方向,平衡是手段,而共享共贏則是目標。 在劉磊總裁看來,要與中裕冠集團合作其實很簡單,如果你不是自視甚高以自我為中心;不是在合作條件方面更多地考慮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中裕冠的利益;不是在談判過程中執著地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做合作與否的決定非己莫屬,合作的一切安排必須按我的來;不是依賴特定情勢和環境帶著強制合作的觀念來與中裕冠集團談合作;而是抱著兼顧雙方發揮各自最佳的潛能、價值和狀態,以互利為前提,以雙方在經濟實力和經營管理上的互補、互助、互勵、互動,以及尊重市場規律為出發點,中裕冠集團是非常樂見于與所有愿意與中裕冠集團合作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的。 當然,對于那種為了達成合作而過多地考慮對方利益,忽略自己利益的“遷就式合作”,也不是中裕冠集團所認同和欣賞的。劉磊總裁認為,遷就本質上是一種退讓妥協,遷就式合作較多體現了個性情緒,理性思考的比重較少。而更為重要的是,遷就方并非是發自內心對合作方的尊重和接納,從表面上看雙方的合作問題不大,但隱患卻可能就此埋下,如果遷就方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合作是因情勢、壓力或特定情勢和環境而不得不為之的選擇,那么蘊藏在心底里的負能量就會不斷累積,久而久之這種負能量一旦爆發,對雙方合作的破壞性也會是極其巨大的。
對于那種在合作過程中,面對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致使合作中某一方甚至是會給雙方將帶來傷害或利益的損失時,既不考慮對方的感受,也不考慮自己的得失,就輕言放棄合作的合作伙伴,中裕冠集團更是不會考慮與其進行合作的。劉磊總裁覺得,這種動不動就輕言放棄的合作伙伴,在處理問題時頭腦中個性情緒占據了絕對比重,理性思考則被壓制住了,這種人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已經不是著眼于事情本身,而更多的是為了要出一口氣,或者是要發泄自己的情緒而已,更不會去考慮這種情緒的宣泄,會不會給自己和合作方帶來明顯的傷害或利益損失。 中裕冠集團歡迎既有誠信,又尊重市場規律和對方考慮自己利益,愿意與中裕冠集團在“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合作觀的基礎上共享共贏的合作伙伴。劉磊總裁認為,雙方的合作一是要雙贏,一方獨贏的合作長不了;二是合作時一定要算大賬不算小賬,大小賬一起算是算不清的;三是不管遇到多大問題全放桌面上直接說,求同存異一定能解決。在合作過程中,并不可能完全沒有矛盾和沖突。但是,在出現和面臨矛盾沖突的狀況時,合作雙方均要更多地用理性思考和智慧去化解矛盾和沖突,而不是被任性、浮躁、急功近利的個性情緒所左右。減少了情緒上的干擾,兼容雙方或多方的立場差異,平衡局部利益取舍,追求總利益最佳的人性光輝得以彰顯,合作雙方共享共贏的合作目標必然因此而達成。這也是中裕冠集團“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合作觀追求的目標和初心。
二、中裕冠人合作觀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孤立存在地生活著,總是要和周圍的人發生各種各樣的關系,總是要在別人的幫助支持下,才能在社會上生存走完一生。比如在家庭中父母的摯愛,兄弟姐妹的親情;在學校同學的友誼,老師的教誨;在單位領導的關懷,同事的幫助……。除了父母的摯愛只能以孝順來回報以外,兄弟姐妹間的相處,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單位領導和同事的關心,也都是需要道德誠信和尊重對方利益的一種合作關系。 人們常說: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只有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人與人之間,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難有什么成就。因此,一個人只有在樹立正確合作觀的基礎上學會合作,才能獲得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劉磊總裁的心目中,中裕冠人正確的合作觀在家庭的體現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敬;在學校的體現是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在單位的體現是平等寬容、團結有力。在面對矛盾和沖突時,能保持戰略定力和維護目標利益的靈活應變能力;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應保持清醒的意識;知己知彼并且牢記,與合作伙伴間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合作和努力實現既定目標,以及實現目標需要注重的方式方法及策略手段。中裕冠人應該牢牢記住這個非常寶貴的人生道理和遵循“同情相成、同欲相趨”的合作觀。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既然是合作的關系,那么雙方就應該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多一些體諒,少一些猜忌,用真誠相待與對方相處,真心換真情,這樣得到的回報也會是等同的。
中裕冠人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進行合作呢?我們不妨看看音樂廳里交響樂團成功的演奏。 舞臺上,樂隊指揮在樂隊成員面前輕輕一揚手里的指揮棒,悠揚的樂曲便從每一個樂隊成員的嘴唇邊、指縫里傾瀉出來,流向天宇,也流進人們的心田。這時樂隊指揮與樂隊的合作,樂隊成員與成員之間的合作,算得上是人與人之間合作的典范了。又是什么力量能使上百位樂隊成員、數十種不同的樂器合作得這樣完美和諧?這個力量就是在正確合作觀引導下,每一個團隊成員圍繞統一的目標,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與樂隊指揮口徑一致、步調一致,卓有成效的高效合作精神。這也是劉磊總裁要求全體中裕冠人必須具備的合作精神。 人與人之間成功的合作,不僅要有正確的合作觀和統一的目標,還要遵循相互性原則、交換性原則、自我價值保護原則、平等原則、相容原則和信用原則。 1.相互性原則。相互性原則的基礎是人與人彼此間的相互重視與支持,任何一個人都不會無緣無故地接納他人。喜歡一個人是有前提的,而相互性就是前提,現實生活中我們喜歡那些也喜歡我們的人,人際交往中的接近與疏遠、喜歡與不喜歡,都是相互的。 2.交換性的原則。人際間的交往也是一個社會交換過程。一個人期待的人際交往對自己來說應該是有價值的,即在交往過程中自己的所得要大于失,至少是要等于失。交換性的原則就是雙方根據自己的價值觀進行選擇的出發點。 3.自我價值保護原則。自我價值是一個人對自身價值的意識和評價,而自我價值保護是一種自我肯定的心理活動,其目的是防止自我價值受到他人的否定和貶低。由于自我價值是通過他人評價而確立的,一個人對肯定自己的自我價值的其他人,在對其認同和接納的同時,也會對其的自我價值投以肯定與支持;而對否定自己價值的他人,則會激活自我價值保護動機,對其予以疏遠。 4.平等原則。人際交往作為人們之間的心理溝通和行為互動,是主動的、相互的、有來有往的。每個人都有友愛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平等對待,這種需要和希望就是平等原則。 5.相容原則。相容是指與人相處時的容納、包涵、寬容及忍讓,就是為人處世要心胸開闊體諒他人,遇事多為別人著想,即使別人犯了錯誤,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計較,以免因小失大,傷害相互之間的感情,只要干事業、團結有力,做出一些讓步是值得的。 6.信用原則。人離不開交往,交往離不開信用。與人交往要熱情友好,以誠相待,不卑不亢,端莊而不過于矜持,謙遜而不矯飾作偽,說話算數,不輕許諾言,一個有自信心,處事果斷、富有主見、精神飽滿、充滿自信的人,容易博取別人的信任,產生樂于與你交往的魅力。
中裕冠集團中裕冠人“同情相成、同欲相趨”的合作觀,以及上述個人際交六往和合作的基本原則,是處理中裕冠集團及中裕冠人與合作伙伴之間的關系與合作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運用和把握好這兩個重要因素,那么,不管在合作的過程中出現任何情況,雙方基于共同理念和目標的合作,是基本不會出大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