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經》閱后感
承劉磊主席命,粗讀了徐霖主編的8000條“生意經”后感悟:人們總把“生意”理解為“掙錢”,其實生意的本初乃是分享:把好的東西分享給有需要或有緣之人,盈取合理的服務費用。做一單生意,交一個朋友,這才是生意。生是生生不息,意乃心上之意。真誠做人,誠信做事。不欺、不瞞、不哄,此為商道,亦為正道。比較深刻的體會有如下幾條:
第1條:生意經營首要是設立具體的目標。“這個月銷售額多少,利潤多少” ,必須設定每個月的具體計劃,并向員工們說明和解釋,讓計劃或目標與員工們共有。 讓大家有一個明確而具體的目標,就能凝聚合力,促使大家千方百計達成目標。
第2條:生意經營需要實現銷售最大化、經費最小化。構建高效益的企業體制,忠實貫徹“銷售最大、經費最小”的經營原則,構筑讓經營者可以看清經營實況的管理系統,并使該系統有效運行。作為經營常識,大家都認為銷售額增加,經費隨之增加。我以為不對,超越“銷售增,經費也增”這一錯誤的常識,為做到“銷售最大化、經費最小化”,開動腦筋,千方百計,從中才會產生高效益(如:固定費用與變動費用的核算比例來提高效率,通過提高效率,本來要增加5成人員,壓到只增加2~3成,這樣來實現高收益)。
第3條:生意經營需要強烈的斗爭心,其程度不亞于任何格斗或是戰役。經營者在履行使命的時候,必須具備“膽識”。所謂“膽識”,平時柔弱,不會吵架,看不出有什么“勇氣”,但是作為經營者,為了保護廣大員工,一旦面臨危險,立即挺身而出,沒有這種氣概,經營者就不可能得到員工們由衷的信賴。這種英勇氣概,來自強烈的責任感。無論如何也要保護企業,保護員工,這種責任心,使經營者勇敢而且堅定。經營者只有具備這種“膽識”,才敢于面對一切障礙,正確判斷,堅決實行,擺正經營之舵,在風浪中勇往直前。
第4條:生意經營需要專業“知識”,這是基本要求,但是生意要經營好,做強做大則要把“知識”提升到“見識”的高度。所謂“見識”,就是對“知識”的本質真正理解以后,自己要有前瞻性及大格局觀,并且內心產生的一種堅定的“信念”。有“見識”是當經營者的先決條件。公司一把手,即經營者,因為要作決斷,他就必須有“見識”,即具備“信念”,否則就不可能對事情做出正確而恰當的判斷。
第5條:做生意經營應該不斷從事創造性的工作。明天勝過今天,后天勝過明天,不斷琢磨,不斷改進,精益求精。每天進行一點一滴的改進。結果即使看來簡單的工作,也會產生很有價值的創新。一天的努力,只有微小的成果,但是鍥而不舍,改良改善積累上一年,就可能帶來可觀的變化。如果只以現有能力判斷今后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就根本無法開拓新事業。現在做不成的事,今后無論如何也要把它做成,這種強烈的使命感,才可能開辟一個新時代。
第6條:以關懷之心、誠實處事。買賣是雙方的,生意各方都得利,皆大歡喜。這里所說的關懷之心,又可稱作“利他”之心。不只考慮自身的利益,也要考慮對方的利益,必要時,即使付出自我犧牲,也要為對方盡力。這種美好的心靈,我認為即使在商業世界里,也是最重要的。但是,許多人認為,“關懷”、“利他”這類說法,在弱肉強食的商業社會,事實上很難推行。中國古典《尚書》里說:“滿招損,謙受益”。尊重對方,為對方著想,也就是“利他”的行為,乍看似乎會給自己帶來損害,但從長遠看,一定會給自己和別人都帶來良好的結果。
第7條: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抱著夢想和希望,以坦誠之心處世。不管處于何種逆境,經營者必須始終保持開朗的、積極向上的態度,只要努力堅持,事態一定會出現轉機。同情之心、謙虛之心、感激之心、實事求是之心,抱著這樣美好的心,又堅持踏實努力的人,他們必將時來運轉,幸運一定會關照他們。
我把上述感悟將會結合到我往后的工作中去,努力成為真正意義的“生意”經營的大贏家。
集團發展部總監 董建輝
2017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