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紀載孝道的,當屬《孝經》一書。《孝經》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道是我們人類道德的最高根本,人類所有的教化,都是從這里開始的。”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孝文化是一個內容十分豐富的范疇其基本內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養親尊親善事父母
傳統孝文化的核心內涵是家庭倫理孝首先倡導的就是孝敬、奉養父母。“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哀哀父母生我勞瘁。”對父母的孝不能僅僅是物質上的奉養更重要的是一種感恩之愛使父母內心愉悅即尊親否則“雖日用三性之養,猶為不孝也。”秦漢以后在養親、尊親的基礎上,對父母的孝的內涵逐漸擴大為諫親、祭親等幾個方面。
2、生兒育女,珍愛生命。商代卜辭中“孝”字曾寫作“上父下子”,原始字形傳達的信息是男女交合、生育子女。《詩經》云“於乎皇考,水世克孝。”這里的“孝”與生命延續相關聯。可見,在中國古代社會,生兒育女被視為子女義不容辭的義務和孝行。《孟子?離婁上》所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生兒育女、傳宗接代被擺到孝行之首。除此之外,愛惜自己也被看作是對父母行孝。《孝經》上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強調的就是要愛護身體,珍惜生命。同時孟子還把賭博酗酒、為非作歹、打架斗毆等不良行為列入不孝的之列,因為這些行為會玷污父母乃至陷于不義。
3、移孝為忠忠孝相通。由于中國傳統社會是家國一體的政治格局,“國”是“家”的推衍,那么對于每一個人來說,盡孝和盡忠是相互關聯的。主要包括養親敬親、珍愛生命、尊老愛幼、承志立身和移孝為忠等。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孝文化在維護社會穩定、增強社會凝聚力、協調人際關系上曾經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時至今日仍具有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穩定社會、強化經濟發展后勁、培養個人道德情感、構建新型社會道德體系、提高人文素質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及倡導尊老養老、培養人本意識等重要價值。
4、傳統孝文化的當代價值。黑格爾曾說“中國純粹建筑在這一種道德的結合上,國家的特性便是客觀的‘家庭孝敬’。”傳統孝文化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民族精神凝聚著以血緣為紐帶的家庭關系。因此,在當代社會弘揚傳承傳統孝道文化仍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一是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傳統孝道文化培養了我們民族的凝聚力,是形成愛國主義的情感基礎。《禮記?大傳》中說“自仁率親,等而上之至于祖,自義率祖,順而下之至于禰。是故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宗廟嚴故重社稷,重社稷故愛百姓……”“重社稷”也就是重視國家、熱愛國家的意思。愛國思想是親親感情的連鎖效應,愛國主義是孝意識的演延結果。
二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強化經濟發展后勁。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在新時期提出的執政興國的重大戰略決策。和諧社會是一個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其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最為重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親情是聯系社會的紐帶,如果每個家庭都和諧相處,就為整個社會人與人的和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孝道自古至今都是調節家庭關系、構建和諧社會的良藥。如果把和諧幸福的家庭人際關系推展到整個社會,無疑就會成為和諧社會目標得以實現的內在動力,從而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后勁。
三是培養個人道德情感,構建新型社會道德體系。“孝”從其產生之初本身就具有教化意義。與家庭生活、職業生活、社會公共生活相對應家庭道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的道德體系。其中,家庭道德在整個社會道德建設中處于基礎性地位,是社會道德體系的樞紐和起點。而孝又是家庭道德建設中最重要的內容。孝道倫理的核心是養親、尊親和慈老愛幼,要求做兒女的要贍養、孝敬父母、尊敬長輩使老人們頤養天年這是做兒女必須承擔的義務,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高低的體現。而家庭道德與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又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和相輔相成的。因此,提倡孝文化教育,把孝道教育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起點和基礎,對于推動我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5、提高人文素質,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精神文明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過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智慧、道德的進步狀態。精神文明包括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兩個方面的內容。中國傳統孝文化成為維系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強大精神支柱,因此,傳承弘揚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精華、建立社會主義新型孝文化不僅可以有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質、道德意識,還有助于現代和諧人際關系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激發人們對生活、工作的熱情,使人們在社會中的價值取向朝積極的方面發展,對促進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有著積極意義。
傳承孝道文化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引導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理解,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人際關系和社會氛圍。對黨和政府及各級社會管理者和企業家來講,就是要以人為本,親民愛民為民富民,并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孝道文化理念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使社會充滿人文關懷,使全體人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共同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品牌戰略研究院院長 鄭安南
2017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