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是以男權社會,父權文化為主體的血緣傳承文化,以內親和外戚兩條宗族線條維系關系、親情、婚姻及家庭和睦和社會和諧(親戚多走動,朋友常往來)。古代族刑株連范圍中的“九族”,就包括了“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兒及外孫一家。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一家。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的所有宗支
172012.09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共同發布新版“24孝”行動標準。新“24孝”行動標準:1、經常帶著愛人、子女回家2、節假日盡量與父母共度3、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4、親自給父母做飯5、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6、父母的零花錢不能少7、為父母建立“關愛卡”8、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9、教父母學會上網10、經常為父母拍照11、對父母的愛要說出口12、打開父母的心結13、支持父母的業余愛好1
172012.08社會學家們認為,家庭是夫婦子女等親屬所結合的團體。狹義的家庭指一夫一妻制個體家庭,廣義的家庭則泛指人類進化不同階段上的各種家庭形式。生物學家們則認為,人的生命核心在家庭,因為人的生命誕生于家庭。我們的生命來自父母,受到父母的關懷、愛護而成長。在我們成長之初,由于得到父母親情的關愛、滋養,使心性潛能得到發展,在家庭的熏陶、父母的教導下漸漸成長成熟。家庭滿足了我們的需求,使我們從人性相通的原始情感中,
132012.08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學術界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兩股力量一個是孝道,一個是師道。孝道,是做人的根,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所在。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核心價值觀,無論從個人角度、家庭角度,還是從國家角度、社會角度和文化角度來說,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各種原因,當今社會孝道處于缺失狀態。一是在傳承方面出現斷層。自上世紀初的“五·四運動”以來,尤其是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132012.08中裕冠孝道文化基金會是由中裕冠集團捐資一千萬元人民幣發起,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批準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以挖掘和弘揚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精華,將中華傳統孝道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廣為傳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為當前建設和諧社會,促進國家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為宗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傳承發揚古老文明的中華孝道文化,把基金會辦成弘揚孝道文
132012.08母親,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也經常用于比喻給予養育之恩的人或群體的敬稱(比如:祖國,我的母親;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在世界各國文化中均是被歌頌的形象,人們用各種方式頌揚母親的偉大。母親的十大恩情。一是母親懷胎的時候對胎兒守衛愛護的恩德;二是臨盆生產受盡苦楚的恩德;三是生下孩子就忘記所有痛苦的恩德;四是自己咽下苦澀,吐出甘甜給與愛兒的恩德;五是回施干凈給與孩兒而自己將就污濕的恩德;六是哺喂乳
132012.08